生命的长河, 不经意的转弯, 以及静静流过的平野.
- 苏来
你六十三四岁, 因为直肠癌躺在床上, 你自以为清醒, 却连时间的流逝都感觉不到. ‘从哪里转过身, 这个世界都像一座监狱’. 你肉身疲倦, 知道死亡就在眼前, 离自己如此之近.
你的命运在开头就已注定, ‘死后, 几位同事向学校图书馆捐赠了一部中世纪文献手稿, 权当对你的纪念. ‘你的存在已经变成了漂浮在空气中无意义的声音, 永远不会被和其他联系起来.
你曾拥有美好的恋情, 是的, 曾经. 显然那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片段, 即使你一开始就知道这段恋情注定要失败. 尽管曾经惺惺相惜, 无所顾忌, 但最后仍要屈服于现实的巨大阴影, 在夜幕下的小屋里身体静静挨着, 天亮之前互相道别, 从此再也没有见面.
你在学术上曾经意气风发, 对大学围墙里面包裹着的一切有着深沉的爱. 十四行诗点燃了这份热情, 至此你望着天空就会想起自己无法名状的可能性. 然而这样的坚持和热爱导致了你与院长的对立, 从此在学校里被针对树敌, 带着自己和同样被边缘化的课程, 甚至因此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开, 自那之后瞬间老去.
你拥有一段婚姻, 初识时感觉到她’凝视的目光温暖地刷过他的脸庞’. 然而匆促又茫然的婚姻在不到一个月之后就宣告了自己的失败, 一年之后, ‘他已经不报改善的希望, 学会了沉默, 不再固执地去爱’.
你很快就会拥有自己的女儿, 你会怀着压抑的愉悦心情跟她说话, 互相大笑, 你知道她’属于那种极其稀有而且永远那么漂亮可爱的人类中的一员’, 但是因为自己苦涩的婚姻, 你只能逐渐目睹女儿被自己母一步步毁灭, 最后意外怀孕, 迅速被嫁给并不了解的另一人.
你年少时就拥有友谊和友谊的亲密, 希冀着这会让你在人类的竞争中支撑下去, 然而你的两个朋友一个在你知道是已经无谓的死去, 另一个在此刻已经’远远地退缩进生活的序列里’. 晚年的你想起他, 想起他对你说过的话:
你是什么样的人? 一个单纯的土地的孩子, 像你假装的那样? 噢, 不. 你也在弱者之列——你是梦想家, 一个更疯狂的疯子, 我们中西部本土的堂吉诃德, 但没有自己的桑乔, 在蓝天下欢跳. 你足够聪明, 但是你有这个瑕疵, 那个顽疾. 你觉得有某种东西值得去寻找… 你不会跟这个世界搏斗. 你太弱了, 你又太固执了. 你在这个世界没有安身之处.
你还在期望什么呢? 临终时你不停想. 最终你拿起自己的那本书, 你曾经得意的在手里摩挲着, 逐页翻阅着它, 惊奇于自己所写出来的文字, 想着自己的一部分, 你无法否认的, 将永远在其中.
最后, 你死了, 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.
这个叫斯通纳的人的一生, 无疑艰难而琐碎, 像在泥泞的土路上, 重复着将自己拔起又陷进去的日常. 它毫不动人, 却是理解人生的正确方式.
故事和真事没有什么很大的分界线。不过故事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经常有一个愉快的结尾,而真事常常在今生没有结果,只好等到永恒的未来。
安徒生 <光荣的荆棘路>
相比起来其他作品里的不幸, 斯通纳的不幸沾染上了过于粗砾平实的真实色彩, 阅读的过程中, 你又要享受着每一次他对于生活的小小胜利, 然后不出几十页看他折戟沉沙, 我们看着他一步步迈向自己的人生, 就像堂吉诃德每次都拿起剑冲向风车.
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常规上的失败者, 他对于自己经历的一切有一种超然的冷静. 表面上的逆来顺受, 不停失败无非是他对于自己底线的坚守. 斯通纳并不会如一般人所想那样战斗, 他所赢得的胜利我们看起来微不足道, 但都是斯通纳自己在底线之外作出的宽容. 就像名字一样, Stoner. 最终, 他下定决定进行的小小实践, 会在与自己的战斗中取得胜利与告解.
作者约翰•威廉斯在一篇采访里说:
很多读过这本小说的人都觉得斯通纳的人生太可怜和不幸了. 我却觉得他的人生过得很好. 显然, 他的生活比大多数人要好. 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, 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也充满感情, 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… 在这部小说中,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斯通纳对一份工作的感觉… 一份这个词语所体现的良好和体面意义上的工作. 工作给他某种特别的身份感, 成就了他的自我.
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, 也许会有人嗤之以鼻, 有人会心生神往, 不过总会有人在这样的生活里满怀激情开始与现实新的交锋. 也许会成为勇敢者站上浪头, 也许会被波涛埋葬在海底, 只是斯通纳选择了另外一条路, 以冷漠, 麻木和喧闹为食粮, 在自己荒凉, 狭小, 柔静的自留地默默抵抗着.
这样在死前想着自己走马灯的一切, 再见的恋人, 取得的成就, 逝去的好友, 毫无效果的努力, 以及父母那篇贫瘠的土地, 这些汲汲的一切, 念念不忘的失败. 与自己的一生相比, 真的太平庸了, 太不重要了, 与自己曾经度过的生活相比, 太没有价值了.
这样的人生, 本就是光荣的荆棘路.